曾经,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中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直到公元97年,东汉使者甘英才第一次来到波斯湾边上,看着那个遥远的叫“大秦”的地区望洋兴叹。 同样的,在遥远的阿拉伯半岛,人们也对瑰丽的东方古国心驰神往。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求知虽远在中国,亦应前往。” 延绵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将这一渴求变成了现实。从此,中国与中东两个古文明诞生地紧密相连,相映生辉。在一次次的交流往来间,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中东的形成颇有一番考究。昔日,欧洲人把距离欧洲近的国家称为近东,把距离欧洲远的东方国家成为远东,把介于两者之间的地区称为中近东,后来简称为中东。今天在这一区域,不仅扎根着20多个阿拉伯国家,还有像伊朗、以色列这样的非阿拉伯国家。 几千年来,王朝的变迁、民族的迁徙、政权的更迭、文明的兴衰给这片神奇热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其成为全球最具魅力的土地之一。 这里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摇篮之一,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交映成辉,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这些穿越时空的经典直到今天依然让人心生向往。 这里是三大宗教的起源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先后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创造了灿烂的宗教文化,至今仍对世界影响深远。 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一个个帝国伟业,留下了一段段动人传说。 这里也是被上天垂怜之地。热土之下深埋着丰富的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这里盛产石油,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左右。尤其是海湾地区,享有“石油之海”美誉。这些“宝藏”铸就了中东的辉煌,也引发了无数争端。 这里曾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2000多年来,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亚欧非三大洲的商品在这里聚散,贸易成就了这里辉煌的历史,也映射着这里璀璨的文化。 今天,这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大通道和大枢纽,大量人员往来正为中国和这一地区的交流搭建新的平台,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交相呼应,新的历程正在开启。 过去几个月,中国石油报社“一带一路·能源之路万里行”采访组记者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热土,感受石油创造的奇迹,见证海外事业的风采,书写创业者的故事,讴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美好未来。从阿联酋到阿曼,从伊拉克到伊朗……我们一路采访一路思考,用文字、图片、视频,尽可能把开拓者的汗水和石油事业的火热带回国内,也努力把当地的文化和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带给读者。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背景下,中东这片神奇的土地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在卡塔尔,“多哈新港区”规划加紧推进,中国将成为建设生力军;在科威特,一座崭新的“丝绸城”将于2035年建成,今后将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战略枢纽…… 曾经,丝路实现了两个古老文明互通有无的伟大使命;如今,新丝路将肩负起两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伟大梦想。让我们期待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面纱下的清宁世界 伊朗 伊朗位于亚洲西部,国土面积世界排名十八。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以石油开采业为主,石油储量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二,天然气储量位居全球第一。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除了石油化工业,伊朗的钢铁、汽车制造业等工业均较为发达。 说起伊朗,大家总会用到一个形容词:神秘。尽管短短几天采访行程不足以让我们领略伊朗全貌,但面纱下那张表情丰富的面孔却随着采访愈发清晰。 伊朗不仅是个资源大国,更是个文化大国。有着将近6000年的历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19个项目全部为文化类遗产。德黑兰、卡尚、伊斯法罕等文化历史名城中,波斯波利斯、伊斯法罕皇家广场、波斯花园、伊斯法罕礼拜五清真寺等让无数人心生向往,而两伊边境的舒什塔尔和恰高占比尔两个文化遗产,也开始成为背包客们的“新宠”。 也许和到达的季节与时间有关,伊朗给我们的感觉是祥和。恰逢斋月,即使是首都德黑兰,非上下班时间街上的行人都不多,女子们面纱下的面孔美丽而平静。傍晚漫步在德黑兰知名的“大脚丫”公园,看到当地人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席地而坐,静候着太阳落山后一起用餐。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觉得自己的心灵也被净化了。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会冲你微笑,主动用中文说一句“你好”! 当年的波斯——如今的伊朗,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度。中国和伊朗都是亚洲的古老国家,各自有着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有着两千多年的友谊。横贯东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和南中国海到波斯湾的海上丝绸之路,自古就将两国紧密联系起来。马什哈德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进入古波斯以后的第一大驿站。如今,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在伊朗面前展开。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伊朗十分重视,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文明,看重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思想,引导世界向新的方向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伊朗应该是美好的,但由于长期封锁,外面的人想要了解它并不容易,网络在这里受限、国际信用卡在这里完全不能使用。7月14日,就在我们即将离开伊朗之际,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伊朗承诺永不寻求获取核武器。谈判的成功会给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什么变化,人们期待着。 (卫小溪) 石油王国的丝路印记 沙特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高原上,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国家。沙特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沙特原油探明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291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第五位。 “沙特”取自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在阿拉伯语中,为“幸福”之意;“阿拉伯”一词,为“沙漠”之意。“沙特阿拉伯”即为“幸福的沙漠”。沙特阿拉伯王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沙漠地带,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与湖泊,有“沙漠王国”的称号。 大自然对阿拉伯人宠爱有加:有沙漠,有海洋,还有无尽的石油……自从1938年沙特打出第一口油井,沙特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丰富的油气资源也使其具备了入围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列的底气。沙特筑有中东最长的输油管道(长1770公里)。其石油勘探工程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研究设施之一。这个中心开展的最为成功的勘探是在中央阿拉伯地区。从这里开采出来的轻质原油基本不含硫,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精炼成具有高附加值的轻型产品。沙特拥有世界上最新的原油运输船队,每艘船自重30多万吨,原油总运载量达200多万桶。沙特还建有反应敏锐的环保系统。在1991年治理海湾石油溢漏过程中,沙特回收了原油100万桶,创下了世界漏油回收的最高纪录。 依靠丰厚的石油出口收入,沙特的基础设施有了根本的改变,沙特的街道交织着现代与古老文明。伊斯兰教,古兰经,按部就班的祈祷,传统服饰,能源带来的富庶。这里的人们对中国并不陌生,在首都利雅得,中国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或是在街头做买卖,或是奔波于项目之间。在沙特人看来,中国人勤劳又聪慧。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谊源远流长,古往今来,虽有中断和起伏,但时间佐证了中国与沙特之间的亲密关系从未因此消失过。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丝绸之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它将把中沙两国人民的友谊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卫) 古文明的丝路新际遇 伊拉克 全称伊拉克共和国伊拉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探明石油储量达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十二位。其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政府收入的90%。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石油生产逐渐恢复。 两千多年前,中国商船沿着古丝绸之路海道,由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停泊在巴比伦口岸,到达重要名城驿站巴格达。被中国读者熟知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其中就有阿拉伯人对遥远东方国度的遐思。其蓝本,正是来自八世纪中叶,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今天的巴格达街头,仍然可以看到取材于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塑像,栩栩如生。 当置身于这个极具文明底蕴的中东国度,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尘沙,入目的不仅是遗迹古城,不仅是大漠苍凉。传说中水草丰茂的伊甸园故地,或许就在眼前。变幻的阿拉伯风情,写满古老的诗意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在当代,这片土地同样闻名于世,因为战争。数十年间就经历了3场大规模战争。战争的伤痕,不仅仅隐藏在城市的残垣断壁或水泥掩体中,也会在你偶遇到的那些凄然和悲怆的神情中读到。 不过,或许这样的场景同样会纳入你的视野。太阳,正从穆塔纳比大街一棵棕榈树后慢慢升起,一名身着白袍的老者淡定地靠着廊柱席地而坐认真阅读。《巴格达之星》(Star Of Baghdad)的清新旋律,轻轻飘来。夕阳下,踢足球的伊拉克少年正快乐地奔跑呐喊。 晨曦与明月间,清真寺的祈祷声,每天5次,准时响起,幽远静谧。 在当代,这片土地同样闻名于世,因为石油。广袤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蕴含的丰富油藏,支撑起伊拉克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2009年,伊拉克政府打开能源合作的大门,在国际市场上对油气田开发招标。中国是第一时间参与的国家之一。或许,这可以看作古丝绸之路的延续,也可以看作新丝路之旅的开启。 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中伊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34倍。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了伊拉克多个油田的开发,中国制造在伊拉克也随处可见。 新纽带,新丝路,新宏图,中伊梦想彼此交汇,也将携手写下历史新篇章。(赵双) “海湾之珠”的繁荣新动力 卡塔尔 卡塔尔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5亿吨,居世界第十三位,天然气储量24.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油气工业是卡塔尔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政府大力投资开发天然气,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 如果你问卡塔尔人他的家在哪,他会指指自己鞋带打结的地方。因为阿拉伯半岛像一只向着右边的靴子,将红海和波斯湾分开,而卡塔尔就在靴子那系着鞋带翘起来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而富”的国家。其国土面积狭小,还没有我国北京市大,可其国家实力不容小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卡塔尔全球竞争力居阿拉伯国家及中东国家首位,并多次在全球最富国家排行中名列前茅,被称为“弹丸富国”。 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作为地名,卡塔尔由来已久,可作为国家,还属新兴之列。根据国际上有记载的历史,卡塔尔的名字首次显现于公元前5世纪。然而,直到1971年,卡塔尔才作为独立国家出现。 作为一个既拥有沙漠又拥有大海的国家,海洋是卡塔尔繁荣富强的源泉。曾经,采珠是卡塔尔的经济支柱,为当地人们带去了生机。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然珍珠养殖业逐渐枯萎,卡塔尔幸运地在领海以及沙漠中发现大量的油气资源。这些珍贵的“黑金”“蓝金”让卡塔尔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之一。 得益于油气带来的巨大财富,卡塔尔政府采取了类似“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大多数卡塔尔人几乎不需要工作,医疗和诸如水电等费用,均是政府买单。不仅如此,卡塔尔政府还给老百姓发放补贴。而这种福利政策也面临危机,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冲击下,卡塔尔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国的地位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持续低迷的国际油价给卡塔尔的油气经济带来极大挑战。 此时,遥远的东方友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发展困境中的卡塔尔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4年11月,中卡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将建立能源与替代能源领域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卡塔尔首相阿卜杜拉表示,卡塔尔重视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将修建更多的石油天然气运输网络,向亚洲各国输送清洁能源,以实际行动呼应“一带一路”上的互联互通建设。(张舒雅) 油海七珍的丝路传奇 阿联酋 阿联酋全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阿布扎比、迪拜等7个酋长国组成。阿联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均居世界第七位。油气生产是阿联酋经济支柱。同时,政府大力发展多样化经济,注重可再生能源研发,首都阿布扎比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部所在。 说起中东,阿联酋称得上是知名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全球最高的哈利法塔、最奢华的七星级帆船酒店、最神奇的人工岛棕榈岛、最大的海底酒店亚特兰蒂斯……这些奇迹全部由阿联酋创造。 谁能想到,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曾经是一片荒芜。大部分人口聚居在靠海的小渔村,以捕鱼、采珠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 石油的发现让这块贫瘠之地一跃成为海湾地区富甲一方的新兴产油国,缔造一出“沙漠神话”。可精明的阿联酋人并不打算坐吃山空,他们为国家的未来做了更加长久的打算。为了避免无谓的争端,阿联酋为每一个酋长国划分不同的功能,如阿布扎比作为阿联酋的首都,是政治中心,迪拜经济金融中心,沙迦历史文化中心……每个酋长国再根据自身的定位以及特点,大兴特色经济,打造多样化发展路线,摆脱对石油美元的依赖。 在有着“沙漠明珠”美誉的迪拜,他们以“没有人记得住世界第二”为格言,大搞注意力经济。短短十几年间,一座座不可思议的地标式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一桩桩前沿先进的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而这种大胆的“眼球经济”也见到了奇效,不仅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还吸引了一批批高精尖人才落户至此,让迪拜成为与纽约、伦敦等城市齐名的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 当然,经济转型之路并不平坦,阿联酋迫切的寻找值得信赖合作伙伴,携手共创辉煌路。此时,聪慧的阿联酋人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中国。 在过去10年中,我国和阿联酋的双边贸易以每年35%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翻两番,总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是让阿联酋找到了心灵相通的感觉。阿方官员表示,该倡议与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倡导的“重振丝绸之路”的设想不谋而合,也与阿联酋“2021愿景”相得益彰。 前景广阔,未来可期。相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油海七珍”能够在沙漠中创造更多的“丝路传奇”(张舒雅) “幸福之地”的能源新篇 也门 也门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1990年由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也门民主共和国合并组成。石油和天然气是也门的主要矿产资源,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铅、锌。也门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也门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幸福之地”,在古代和近代,这里是阿拉伯半岛唯一建立过王国的地区,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文化。 作为伊斯兰历史名城,也门首都萨那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至今那里的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仍保存良好。在萨那古城,传统塔楼式建筑满目可见,石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窗户的上半部为圆拱形,用窗棂装饰出多种图案,镶嵌着彩色玻璃。几个世纪前修建的泥土石房、半月形窗边的白色图案和彩色的玻璃窗看上去宛如绘画作品。 历史上,也门是中国通往西域 “陆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也是郑和下西洋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因此也门的商业一直很发达。其扼守的曼德海峡,最窄处只有18英里,每天有近400万桶石油通过。 也门是一个资源型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是其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石油的工业化生产和出口成为也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也门的天然气实现工业化生产,出口到中国、加拿大和韩国。 2015年3月,也门总统阿普杜勒-拉布·曼苏尔·哈迪宣布,因其首都萨那被胡塞武装分子占领,该国南部城市亚丁成为临时首都。 古城亚丁位于萨那以南363公里,是也门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扼守红海通向印度洋的门户,素有“欧、亚、非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之称。从海上进入亚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光秃秃、好像被熊熊烈火烧焦的嶙峋山岩,最早的亚丁城位于现在亚丁半岛东部的克雷特区,“克雷特”原意为火山口,历史上的亚丁城修建在沙姆桑山的死火山山口,因此亚丁被称为“火山口上的城市”。现在的亚丁有也门最重要的能源工业,炼油厂和发电厂都坐落于此。 中也两国的能源合作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中国政府派出勘探队伍帮助也门发现石油资源;进入21世纪后,两国油气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人走进也门,加入到石油开发的队伍中。如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两国油气合作带入更加广阔的空间,曾经的“幸福之地”将重焕生机。(杨雯) “宁静土地”的丝路畅想 阿曼 阿曼全称为阿曼苏丹国,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阿曼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国家。其油气工业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截至2014年,阿曼已探明石油储量约7.4亿吨,日均产量约94.35万桶。截至2013年,阿曼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8500亿立方米,当年产量391亿立方米。 白房绿树鲜花,碧海长空海鸟。 当许多国家仍争先夺后建造摩天高楼时,阿曼却有着阅尽千帆的沉稳。漫步在首都马斯喀特,看不见耸立的火柴盒建筑群,入目的尽是依山临海的伊斯兰风格花园别墅,安静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乳白色建筑映衬蔚蓝的大海和褐色的群峰,一派优雅、美丽、洁净。人们在路上缓缓而行,路人间不时相视而笑,一片岁月静好之景。正如阿曼的阿拉伯语意——宁静的土地。 位于东西方贸易关口的阿曼,自古便把守着霍尔木兹海峡的大门,一直向海而生,早在公元前2000年便已广泛进行海上贸易。《一千零一夜》中海上冒险家辛巴达的故事,取材于阿曼著名航海家欧贝德。公元8世纪,他驾驶着一艘木船,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航行近万公里,驶抵中国广州。 历经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战争洗礼,如今阿曼人将与生俱来的冒险家精神深埋心底,化作繁荣富强的决心毅力。 上天似乎也特别关爱这片“宁静的土地”。在这个2/3国土被沙漠所覆盖的国家竟然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占到国家财政总收入的75%。阿曼政府将这笔丰厚的收入用之于民,办教育、修公路、建立福利保障制度……人们的生活富足而安详,国外媒体称阿曼为“从落后的中世纪一跃进入现代化20世纪的国家”。 中国是阿曼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最多的国家。阿曼所产石油一半以上运往中国。古时的联系加上如今的密切贸易往来,阿曼人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并渴望将这份美好的友谊进一步深化。 “一带一路”战略便是实现这一愿望的良机。在我国推出“一带一路”战略设想后,阿曼很快便制定了两个合作规划:一是在阿曼中部设立杜库姆经济特区;二是在南部的萨拉拉港打造郑和纪念园区,均主打“中国牌”。 阿曼的丝路新畅想已经扬帆远航。(张舒雅) 丝路西端的天国盛景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岩盐、沥青等,已探明石油储量25亿桶,石油及其产品基本自给,并部分出口。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500亿立方米。 阿拉伯古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必与她齐高。”在伊斯兰文化中,大马士革被誉为“天国城市”。4000年的古城至今岿然屹立,像一座巨大的历史生态馆。卵石铺就的街道沉淀了繁华,穿过千年风雨,只有闹市喧嚣依旧在土墙圆顶的市集里热情不减。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的东岸,居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上,来自地中海、里海、印度洋和黑海的海风从四面八方吹拂着这片土地,从尼罗河口出海的非洲船队在这里卸货,带着丝路风尘的胡商驼队在这里歇脚。 重要的地理位置赢得各种文明垂青。经历一场场战争、冲突、整合后,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古罗马文化已经踪迹难觅,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仍绵延不断。 叙利亚也是丝绸之路最西端的重要驿站。帕尔米拉、杜拉、欧罗巴是丝绸之路的中继站和分水岭,向西北延伸到欧洲,向西南通往古埃及。近万公里的丝路商道上,进入西方前的最后一站,叙利亚繁华的商业历史文明建立在东来西往的贸易上。从古希腊、波斯、罗马、蒙古、突厥、阿拉伯等势力,到近代的英法殖民,无不垂涎于它的商业地位。 丝绸之路上的各色人种、货品、文化丰富了叙利亚的文明。茶,这个古丝路上从东往西运来的物种,穿过漫长路途和时空后,在今天已是叙利亚不可替代的饮料。大街小巷有流动小贩背着大茶壶,腰间环绕一圈茶杯,路人只需招招手、花几毛钱就能解渴。不仅是茶叶,古代中国的养蚕抽丝和造纸等技术传入叙利亚,在当地变成相当重要的优质产业。 现在,沿着古老丝路东来的中国石油人为两大文明古国的合作注入新的内涵。2003年,中国石油进入叙利亚戈贝比油田二次采收项目,仅用1年时间,就以低成本将产量提高了1倍多。该项目让叙油田重焕新生,也带动了我国近5000 万人民币的设备出口。 兵戈铁马的盛衰交替已经远去,政局动荡的枪炮硝烟也只是暂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号角下,历尽沧桑的叙利亚等待着重书新时代的“天国”盛景。(周问雪) 采访感言 英国诗人弗莱克曾将古丝路的繁忙景象称之为“金色旅程”。到达伊朗后,一片等待开发、充满机遇的金色区域呈现眼前。 在伊朗,中国石油是最主要的合作方,而北阿扎德甘项目是目前中国石油在伊最大的合资项目。这里地处伊朗和伊拉克边界,是“两伊战争”主战场。打井先排雷,是这里油气开发的第一要务。中国石油海外员工在这里战高温斗酷暑,坚守奉献,在一片芦苇荡中,一个现代化的油气处理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在记者一行抵达目的地之际,长城钻探在里海之滨创造了该国陆上最深井纪录。石油员工用自己的行动在海外树形象、打品牌,开辟了新天地。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深入基层、问计高端,采访了参赞、专家、学者,以及近百名基层员工。我们要努力讲好海外员工的奋斗历程,用自己的双脚和笔触,丈量、记录“一带一路”合作发展、融合共赢的良好局面,努力成为传递石油好声音的参与者。 ——解亚娜 当苍凉动人的唤礼声响起,当庄严肃穆的清真寺映入眼帘,我们的“一带一路”能源之路万里行开始了。 8天时间,我们跨越阿联酋、阿曼两个国家,我们奔波于项目部、油田、作业现场、政府机关部门、当地人家之间,我们感受都市的繁华、海边小城的宁静以及沙漠作业的荒凉,我们倾听石油人挺进高端的雄心伟略、中外员工对美好前程的衷心期盼以及对家人的那份愧疚与不舍…… 我们骄傲,石油人用自己的实力与毅力,一次次地刷新纪录,让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让合作伙伴信任有加;我们自豪,石油人用特有的文化与品格,让当地员工信服,让当地社区称赞;我们感动,面对一次次的重逢与别离,石油人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高歌当个石油人多荣耀…… 这些可爱可敬的海外石油人铸就了中国石油的现在,也必将引领中国石油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舒雅 虽然之前有过多年编采经验,但面对如此专业、严谨、涉及国际关系的采访任务还是难免忐忑。几天下来,我对整个行业、中国石油系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它的庞大与复杂决定了新闻报道更需细致、全面。从那些伊朗的中外员工身上,我看到了无怨无悔的“工作即生活”的奉献精神。尤其是那些在境外工作多年的“老海外”们,因为工作性质常常会错过和家人相处的某些重要时刻,那种遗憾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但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以苦为乐,绝对是我敬佩和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多默默奉献的石油人,我作为石油新闻人,一定要把他们高标准的专业水平和不为外人道的内心情感通过笔触尽量展现出来。 ——卫小溪 在伊朗采访的五六天时间里,曾有这样一个现象让我诧异:当被问及如何评价中国员工时,受访的所有伊朗员工的回答里都有“敬业”“善良”这样的词汇。有的甚至开始以他们为榜样。 而当我看到,近50摄氏度高温下,员工依然坚守岗位;当我听到,在伊朗某员工的亲人离世时,中国员工能自发前去慰问、帮忙时,这种诧异就烟消云散了。 感动之余就是敬佩。除了经贸往来以外,良好的文化融合是古丝绸之路繁荣的重要原因,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油的海外将士,“不以善小而不为”,时时刻刻自觉用行动诠释这种融合,无愧于“‘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的称号。 ——高照 将近10天的采访历程,通过一个个伊拉克项目人员的故事,中国石油20年不朽海外创业历程逐步显现。 时光会让先期踏入伊拉克的石油创业者,慢慢淡出古老的两河流域,但中国石油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会消失,石油人的拼搏精神,会继续铸就海外事业的辉煌。 ——马谊东 踏上空客380前往中东迪拜仅仅需要8个小时。现代科技让地球变小了,让距离变近了,让地球村的人们交流更加密切了。面对今日的变化,曾经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郑和又当做何感想?历经8个月的行程,他们带去或带来的是商品,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如今,中国石油人走进中东,开发能源,是新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延续。 参加“一带一路”能源之路万里行,去探访身处异域的中国石油员工,感受更多的是传统石油精神元素。在50摄氏度高温的沙漠里,在钻井平台、油田现场、勘探测线上中国石油人用汗水诠释了“奉献”“坚韧”“责任”。 他们是丝绸之路新的使者,是最可爱的人。 ——李炯 这个夏季,随着“一带一路·能源之路万里行”采访的深入,记者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了能源合作带给伊拉克的变化。 惊心动魄的死亡公路历险,伊拉克人渴望工作的眼神,领跑高端市场投产的喜悦,和谐共融的多元文化……这些真实的故事,点点滴滴汇聚成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波澜壮阔的征途。这些鲜明的片段,像是一个个清晰的路标,让人看到其背后蕴含的光芒。 在采访伊拉克项目中外员工的过程中,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国石油奉献清洁能源的责任与情怀。无论来自哪里,无论肤色何样,他们让梦想走得更远的理念始终没有停止传递。正如一位接受采访的员工所说的那样,这是一段追逐梦想的岁月,所有的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采访归程,恰好与回国休假的员工同行。安保车里,贴心的伊拉克司机播放的一曲《回家》,让我们心头一暖。车窗外,一群放学的孩子,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漂亮的新居拔地而起,一派生机。当我们抵达终点,挥手向彼此告别,那悠扬的萨克斯还萦绕在耳畔,像伊拉克朋友的笑容被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赵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