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丝路新平台 合作新机遇”2016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采访团来到西北大学,参观采访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所和中亚学院。
全国40余家网络媒体编辑记者走进西北大学,西北大学校长、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郭立宏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未来“一带一路”发展将有三个良好发展趋势,面临新的机遇。西北大学将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型智库。
郭立宏:2016年“一带一路”将扎实推进和落地生根
郭立宏说,综合两年来的“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结合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他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呈现出几个新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得到沿线国家和组织认可,并呈现出积极参与的趋势。目前,沿线国家已经有70个国家和组织表达了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意向,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表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大趋势,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诉求。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推进和落地生根阶段。如果说201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年,2014年是“一带一路”具体规划年和初步落实年,2015年则是“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之年,2016年将是“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和落地生根之年。
“一带一路”建设与“十三五”规划落实紧密结合。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持续推动开展务实合作重要时期,“一带一路”与“十三五”紧密融合和政策叠加的效应将会显现出来。
“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日益紧密的合作趋势会更加显现。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陕西带来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陕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陕西在历史文化研究和人文合作中具有区位优势和禀赋资源。“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陕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历史文化资源、中国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陕西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随着高速铁路和航空网建设,陕西的中国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将极大显现出来。大交通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必将带来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为陕西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巨大空间。陕西省提出的打造“交通物流中心、产业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金融合作中心”,这为陕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和实现路径。
西北大学将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型智库
郭力宏说,“一带一路”战略为陕西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使陕西站在了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前沿。作为陕西省属的国家重点综合大学,西北大学对丝绸之路研究必须有更高的自觉,必须有更大的作为。
2014年1月,西北大学率先成立了实体机构丝绸之路研究院和中亚学院,吹响了陕西高等教育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阵地进军的号角。
同时,西北大学整合资源,开展丝绸之路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凝聚力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型智库。集中全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培养国际人才。
“针对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学院专门设置了中亚文明史、国际贸易、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工程控制、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汉语言专业等7个专业,积极开展中亚学生培养,集中全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培养国际人才。”郭力宏告诉记者,同时,学校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设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签署了“丝路建设千人计划”培训项目,用10年时间面向中亚地区培养1000名应用技术型人才,首批80余名中亚学生已经顺利毕业。
郭力宏说,未来西北大学将以构建开放式、协作式丝绸之路研究平台为己任,联络和组合校外优质研究资源,吸收和融合国际一流研究资源,构建国际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与丝路舆论主导战略高地。将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采取专家独立研究、合作研究和协同研究等多种创新方式,力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学术成果,产生显著的理论效应和社会效应,服务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果,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