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悠远通古今,大洋大洲一线牵。
7月26日举行的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来自世界101个国家的212家国际传媒巨头,围绕“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的主题深入探讨,并就媒体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各抒己见。在观点碰撞、思维激荡中,推进全媒体合作成为一致愿望,携手多声部合奏成为共同心声。媒体合作论坛催生了跨越国家、种族、文化的“北京共识”。
世界共享“中国方案”
美国彭博社代表、亚太区执行总编辑大卫·梅利特,谈起每次来华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个国家在不断地改变着”,他相信在未来几年,“一带一路”会成为中国故事中的一大亮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3年来,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贸易保护主义阴霾难散,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指引的“一带一路”倡议,被全球寄予厚望。
“虽然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保护主义兴起,但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相反的概念”,路透社全球金融新闻战略执行总裁乔纳森·莱夫说,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会扩大国际之间的联系,扩展经贸合作以及跨界经济往来,能够在未来使中国与其他的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泰国泰中记者协会主席差瓦特·瓦尼希瓦塔纳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建设是双赢政策,不但对中国有利,还将惠及其他国家,体现了中国愿意和周边国家共享发展成果的善意,也将加强地区的互联互通,改善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的福祉。
连续第二次出席“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副首席执行官陈康威,见证了“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共识、从共识到行动的过程。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涉及60多个国家,是一幅巨大而广阔的图景,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区域性的政治课题。作为媒体,身处这个大变局“是一件幸事”。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副社长穆罕默德·乔德瑞坦言: “一带一路”建设,是对全球经济新的发展倡议,而且提出了一个多元化的见解。他分析,“一带一路”的特点,就是一个新的经济模式,能够为一些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非常务实。同时,也能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成为促进各国和平繁荣的催化剂。
“从古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实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历史上并没有导致沿线国家的冲突与争端,也并未出现强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吞并或者霸权行径。丝绸之路在古代成为地区合作的典范,而这种合作也正是基于公正、平等、自由以及互利的基础。”埃及金字塔报社社长艾哈迈德·赛义德说。
英国每日邮报集团首席顾问、前执行总裁盖伊·齐特直言:“和平和繁荣当然是人人都想要的,持有不一样想法的人可能就是不明智和不理性的。”他说,“一带一路”倡议蕴藏巨大机会和无限潜力,可以大幅促进全球贸易来往,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摩尔多瓦国家通讯社总编辑谢苗·罗伯特引用中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古语,表达了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他说,中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大不一样,一直践行真诚合作的理念,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告诉记者,摩尔多瓦长期出口红酒,“一带一路”建设使得区域国家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如果每个中国人购买一瓶摩尔多瓦红酒,将有力推动摩尔多瓦的出口,使一大批当地民众富起来”。
全球媒体“同题竞答”
作为南太平洋上的一颗明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西兰与国内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新西兰传媒集团首席运营官卡罗琳·露薇说,新西兰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所以新西兰的人们非常关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动态,也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倡议。
乌拉圭《脸孔与面具》周刊社论主笔马修·格里对本报记者表示,拉美很多国家也在关注“一带一路”。出版《脸孔与面具》周刊的出版社里,人们在交谈时有时也会涉及“一带一路”,这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可以说,“一带一路”已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加深两国民众对于彼此的了解,增进双边和多边关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民心因“一带一路”而靠得更近。
“《世界中国》是意大利当地的一本双语杂志,这两年来这本杂志刊发的有关‘一带一路’的专刊和特别报道,被当地媒体广泛关注,引起了意大利朋友的热切关注。很多意大利朋友拿着杂志找到我,说要来中国看看,要与中国人合作。”意大利《新华时报》社执行社长、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社董事长朱玉华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还通过包括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海外社交媒体在内的网络媒体转发相关报道。全景的信息传播,丰富的新闻呈现,有效扩大了“一带一路”在意大利人中的影响。
法国《人道报》记者丽娜·桑卡丽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发展迅速、中法交流加深,法国人慢慢开始了解中国、了解‘一带一路’。一直以来,我们派记者长驻中国,除了关注法国与中国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方面,我们的报道以后还将集中展示‘一带一路’规划的原因、目的,尤其是历史因素以及具体建设流程。”
南非时代传媒集团总裁安德鲁·博纳穆尔说: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使所有各方受益。对于各位来宾和嘉宾,我相信不管你们来自什么国家、什么大陆,‘一带一路’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它能够增强我们的互信和共同的利益发展,加深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我相信‘一带一路’倡议也能够提升商贸、经贸领域的交流。”
数字化传播放大“丝路声音”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一带一路”打通的是政策和贸易的链条,搭建的是民心与文化的桥梁。
葡萄牙卢萨社社长特蕾莎·马奎斯说:“现在全世界大约有2000万说葡萄牙语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发挥葡萄牙语的优势,未来一到二年当中,我们希望这种文化能够通过‘一带一路’得到更好的倡导和发展。”
用故事说理,用事实说话,丝路的理念才能深入民心。“‘一带一路’建设要得到更有效地传播,就必须要让沿线国家的人们知道这个倡议究竟怎么回事,怎样参与进来,如何从中受益。我这次接受人民日报社的邀请,就是来取经的。”肯尼亚民族报媒体集团总编辑托马斯·亚曼查说:“因为互联网在非洲的渗透率还不太高,非洲没有非常大、非常成功的现代化媒体集团,所以我特别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帮助我们构建一个‘讲故事’的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虽然有着时空和语言上的阻隔,但更有着休戚与共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各国只有不断增进了解互信,才能做知心朋友,才能获得共赢。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各国媒体积极、全面、客观、准确的报道。
西班牙《世界报》副总编辑胡安·梅迪纳说:“未来我们应该多去关注中国。因为中国可以提供一些解决我们自己问题的方案和灵感。所以我觉得中国和西班牙之间需要更多相互的了解,能够倾听到对方的声音,希望我们能够互相理解。”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如何运用新平台、新渠道、新载体连通沿线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是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俄罗斯VK社交网站市场部总监米哈依尔·车尔尼雪夫说:“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做贡献?目前我们需要共建的就是一条新技术之路、新媒体之路,通过直接联系与互动的方式,新闻才能更吸引受众。”
印度教徒报集团董事拉维·纳拉斯姆汗说,新媒体技术方面,我们也非常关注新技术,我们希望新技术能够成为一个推动力,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像大数据、VR等等这些技术,能够成为这种潜在的发展因素和推动因素,当然这里可能会有一个差距,我们需要缩短这个差距。
“一带一路”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共赢,也是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共同事业。新媒体、新技术的交流将打造出更广泛的合作平台,为丝路报道凝聚力量。
正如印度写作网总裁兼总编辑马尼什·昌德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在于既可以从硬件方面改善基础设施,又可以从软件方面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涉及投资、商贸、基础设施等领域,有利于巩固东亚和南亚之间的联系,加强亚洲不同区域的凝聚力,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无论是“一带一路”本身,还是相关主题的媒体合作论坛,都是中国的创举。
国际媒体的“北京共识”,将使更多更精彩的丝路故事登上版面、走进荧屏、传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