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家住陕西省乾县的徐亚兰家里通上了天然气,不仅做起饭来干净省心,而且用天然气供给的地暖,使徐亚兰一家彻底告别了用火炉取暖的日子。
这一切均得益于近年来深入推进的“气化陕西”工程。
为何选择天然气?
2013年,陕西关中地区共拆除燃煤锅炉1366台;2014年,拆除燃煤锅炉2347台。大规模减煤之后,用什么做主要替换能源?答案早在2009年就已初露端倪。2009年,陕西省提出了“气化陕西”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天然气。
陕西燃气集团项目建设管理处处长邓军孝认为,推广天然气在陕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陕西是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2013年天然气产量达到376.7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3.1%,位居全国首位。陕西还是国家级天然气长输管道的主要途经地。同时,陕西境内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资源供应潜力巨大。
陕西也是煤炭、石油储产大省,但为何能够持续推进天然气发展?邓军孝表示,主要得益于天然气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突出表现。
一份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家报告显示,使用1立方米天然气与相应可替代的煤炭相比,可节约能量11%~73%。参与报告起草的专家顾兆林认为,如果关中地区3571台总计31542蒸吨燃煤锅炉全部实施煤改气,按年运行4个月、每日满负荷运行8小时测算,可以减排烟尘6.78万~10.17万吨、二氧化碳348.77万吨、氮氧化物1.36万~2.71万吨、二氧化硫2.71万吨、固体废物203.45万吨,环境效益显著。
用气高峰会出现“气荒”吗?
推行煤改气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6月~7月,陕西省环保厅与星空体育共同组成调研组,对关中地区6市1区的燃煤锅炉拆除及煤改气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情况并不乐观。
参与调研的陕西省大气办主任姚晓军告诉记者,各市(区)燃煤锅炉拆改工作还存在不愿改、不敢改、无法改、无力改等问题,对煤改气工作认识还有误区。
比如各地政府部门和用户对陕西省2011年前出现的“减供”、“限供”情况仍心有余悸,普遍担忧大规模实施煤改气后,冬季用气高峰期间的天然气供应难以保障。
不过,邓军孝则表示,完全不用担心。一方面,陕西省已取得8个资源点161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资源配置许可,争取“十二五”末达到213亿立方米/年。另一方面,在应急和调峰方面,陕西燃气集团已在杨凌建成了液化能力为200万立方米/日、气化能力为300万立方米/日、储气能力为378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并着手建设西安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可以保证高峰时期用量。
煤改气后成本会提高?
调研发现,制约煤改气的最大因素是成本问题。在单纯比较燃料成本的情况下,燃气锅炉是燃煤锅炉的1.5倍左右,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燃煤锅炉的燃料成本优势更为明显,导致部分单位、企业基于改造费用及燃料成本增加,不愿实施煤改气。
这也是记者采访过的煤改气用户提及最多的问题。
鉴于此,姚晓军给出了另一个成本计算方法。他认为,虽然燃气锅炉燃料费用约为燃煤锅炉的155%,但燃煤锅炉及其附属设施投资形成的固定成本、土地占用、维修等费用较燃气锅炉高。而且,2014年11月1日起,关中地区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燃煤锅炉需要大幅增加减排设备投资、设施运行等费用。综合考虑下,燃气锅炉还是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对于这样的测算,在实践中也是有依据的。在铜川市环保局,记者看到了一份费用报告。铜川矿业公司机关2012年将原有4台共18蒸吨燃煤锅炉改为10台共18蒸吨燃气锅炉,运行费用中,水费下降35%,电费下降41%,人工由原来的30人减少到15人,实际运行费用与燃煤锅炉运行总费用基本相当,还可减少锅炉辅机、煤炭及灰渣堆放占用的土地。而且环境效益明显高于燃煤锅炉,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下降84%,烟尘年排放量下降66%,固体废物由1250吨下降为零。
未来会是什么样?
据了解,陕西燃气集团先后建成了靖西三线、关中环线、宝汉线等11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形成了七纵两横一环线的输气干线网络,长输管道总里程近3000千米,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区)实现气化。2014年,陕西燃气集团长输管网销气量达到39.18亿立方米,增长幅度达29.48%。
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对治污降霾的作用也初步显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较上年有了明显改善,西安市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11天,同比增加73天,并连续9个月退出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
对于“气化陕西”的发展前景,邓军孝信心满满:“面对治污降霾的深入推进,‘气化陕西’工程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推广领域。”
据邓军孝介绍,到“十二五”末,陕西全省天然气输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4000千米,市级以上城市气化率达到80%,县区级以上城市气化率平均达到60%,重点乡镇气化率平均达到40%,总气化人口1500万人,占城镇人口的72%。
陕西省发改委、省环保厅联合印发的《陕西省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达到120亿立方米;到2017年,天然气消费总量达到160亿立方米。对此,姚晓军认为,实现此目标虽然差距大、困难大、压力大,但是发展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