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系统
谋定思变展宏图
时间:2016-04-21 15:50:46  浏览:0次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党群工作处
恢复窄屏

  

一个大战略,正在京津冀徐徐展开。

一张新蓝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总动员令”下,迈上实质性推进“快车道”。从中央到两市一省,聚焦“一张图”,展开“一盘棋”,上下同心,主动作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首都经济圈扬帆起航。

谋定思变,全面深化改革切入“老大难”

一个科学的战略,总是由问题出发、谋定思变的结果。

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本可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成为区域发展的示范和表率。

但现实却很“骨感”。“发达的中心,落后的腹地”,这是城乡规划学者十几年前对京津冀发展落差的描述。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天津的带动作用不强,河北产业结构偏“重”。而且,三地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有人用“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来形容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之窘境,有人用京畿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已处退化状态来提醒形势之严峻,也有人用“虹吸效应”来分析三地之间体制机制磨合之困难。京津冀再沿老路往前走,难免越走越窄。

京津冀面临的问题,是困扰全国诸多城市群的一个缩影,城市之间不能实现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长期以来都是个“老大难”问题。只是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

问题在与时间赛跑。时间拖得越久,问题就越严重。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一系列重要论述、一个个批示,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心,清晰记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天津、河北调研,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如今,“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红遍京畿大地的热词,胶着多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总动员令”下,快速推进。

不把难题留给后人,这是一种无比的勇气和担当,注定会带来新气象。有国外媒体报道称,如果该计划得以落实,那么华北地区就会成为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华尔街日报》网站更是用“全球无可匹敌的大都市区”来描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设计先行,“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加速推进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一场认识和观点的交锋。

对北京来说,最大的事是哪些该疏解?哪些该退出?遵循什么原则?在2014年举行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市委领导坦言:多年来,我们习惯了聚集资源求增长,而且轻车熟路,也确有成效。现在,北京要疏解功能谋发展,缺乏现成经验。

对于天津、河北而言,在京津冀大格局中如何定位?该接受什么产业?哪些地方来对接?首先在什么方面动起来?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

大战略需要大谋划。统一思想,不是一两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统一思想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设计、顶层谋划的过程。“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习近平总书记对顶层设计提出明确要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4年以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总体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30多个部门、三省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一起,多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中开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经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并先后7轮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了《规划纲要》稿。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京津冀列为我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纲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顶层设计“靴子”正式落地,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遵循,三地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这样说。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正在日臻完善。

顶层设计,给予了三地各自闪亮的定位。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有了顶层设计,认识逐渐统一,各方力量就容易拧成一股绳。刚刚过去的2015年,京津冀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合作更加热络紧密,多项变化正悄然发生。“谁去谁留”“去哪谁接”等原来一些犯难的问题,也有了方向明确的解决方案。据悉,国家层面正在着手把京津冀作为整体统一编制五年规划,这是首次。

瘦身健体,非首都核心功能有序疏解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让北京“瘦”得合理、“瘦”得强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和基本出发点。

北京市场、人才、公共服务等资源优势明显,很多企业都有“恋京情结”。如何把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顺利转移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从大局出发主动对接,坚持疏控并举、“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并举、疏解和升级并举,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迈出了坚实步伐。

北京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系统研究、分类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领域存量疏解方案,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明确提出该疏解的必须坚决疏解,该退出的必须坚决退出,新增产业必须坚决守住禁止和限制底线。现在,北京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向远郊区县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北京市属高校正在部分或整体迁往房山、顺义等郊区;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已于2015年5月28日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等项目有序实施。其中,以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数万商户大规模外迁最广为人知。

“输得出、稳得住、留得下、长得大”,这是北京市的自信。

天津、河北也在北京非核心功能转移中受益。

天津提出,既为承接北京功能转移打造好软硬件平台,也要把不符合天津定位的产业疏解到河北,有所为有所不为。已获得科技部等14个部委批复的《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要建立与北京、河北及环渤海周边腹地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吸纳转化在京高水平科研成果1000项。建成一批国际开放合作发展平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以往河北一些地方的招商效果不理想。如今,政府间统一组织对接,企业深入洽谈,再加上政策的东风,让这种状况悄然改变。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首批300余商户早已签约落户河北高碑店,一些大型企业组团与高碑店新发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测算,高碑店新发地项目全部运营后将承担过往北京果蔬区域批发60%的交易量,疏解相关行业在京人员30多万,每年减少1000万辆车次进京。

率先突破,重点领域共享协同成绩喜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提出明确要求。几年来,作为“突破口”和“先手棋”,京津冀在这三个方面优先启动一批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的项目,取得可喜成绩。

互联互通快马加鞭,“城际网”带动协同“大提速”。按照《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2015—2030年)》,京津冀正在布局“四纵四横一环”的交通骨架,“四纵”为京石邯城际、京霸衡城际、津承沧城际、环渤海城际,“四横”为京津塘城际、京唐城际、津保城际、石沧黄城际,“一环”为环北京城际。其中,2015年开工京唐城际、京滨城际,2016年底前开工廊涿城际、首都机场到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不远的将来,将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唐“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广覆盖、高密度的“城际网”,串联起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集聚区,将有力带动北京功能疏解、区域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三地密切配合,通力协调征地拆迁、路网分流、联动保畅、电力电讯设施拆迁等具体工作,眼下“断头路”“瓶颈路”正在逐个排除,全面取消手机漫游、长途话费等“老大难”问题也已“拿下”。

生态共建成效明显。针对长期困扰京津冀地区居民的PM2.5空气污染,三地联手出击,共同治霾。2015年上半年,三地压减燃煤1021万吨,水泥产能15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推广应用新能源车2.21万辆,京津两地已全部淘汰黄标车。2015年1—9月,京津1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的任务就完成了90%。2015年11月底,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这个协议签署意义重大。过去由于三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指标不统一,经常造成污染项目在三地内部转移。

产业转移硕果累累。京津冀之间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是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2015年前10个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引进的资金47.3%来自京津,达到2748亿元;天津市全部利用内资的43%来自北京和河北。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落户河北,2016年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的产能;北京平谷区与河北三河市共建跨地区的京冀通航产业园,吸引50多家通航类研发、运营、制造企业进驻……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河北省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转移平台和重点园区,作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载体,这些平台将成为河北承接京津产业集群转移的前沿阵地。“大数据走廊”“现代装备制造业走廊”……三地产业版图正在重构,朝着“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的方向发展。

从唱“双城记”到唱“多城记”,京津冀协同发展,谋定思变展宏图。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地仍面临许多突出难题。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一个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就在不远处。

  • 电话:0086-29-86119111
  •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A1区开元路2号
  • 邮箱:sxrqjt@163.com
  • 邮编:710016
Copyright © 2011 Shaanxi Gas Group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星空体育  陕ICP备11014167号-1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82号 能源监管热线:1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