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对未来的深刻启迪,是以东方智慧为全球发展探寻解决之道的“中国方案”。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三年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进度和成果。
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中国方案”
9月2日22时30分,西安-汉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包括机械设备、家居、电子设备等共45车货物到达欧洲后,通过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和德国汉堡分拨到欧洲腹地各大城市。
车轮和钢轨撞击发出的叮叮声,仿佛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穿越千年岁月……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沿线各国迎来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互联互通的新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世界经济遭遇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们需要在共商、共建中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正是中国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提出的中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说。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在这一区域开展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需求,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
“一带一路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联通与合作,重新为世界贸易注入活力。”巴西中国与亚太地区研究所所长卡布拉尔如此评价。
“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受惠于这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一带一路”让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今年3月,天合光能科技(泰国)有限公司在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正式投产。斥资2亿美元建设的太阳能组件厂将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国投资方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说,截至2015年底,园区总投资约20亿美元,累计实现销售额65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2万人。“不仅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平台,也提升了当地装备制造水平和产业结构,成为推进民间交流的'窗口'。”
“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有力途径,它开创了互利共赢、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瞄准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点项目,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
——推动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共同编制规划,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政府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签署……
——强化互联互通,建设陆海廊道,中蒙边境乌力吉口岸开放,雅万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即将竣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股权收购项目完全交割……
——产能合作加快推进,各类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52个经贸合作区……
——形成共建合力,出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人民银行与21个沿线国家央行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沿线国家举办37个办学项目、131个孔子学院、119个孔子课堂……
“'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了中国对外开放理念,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提振了各国共同破解全球经济难题的信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了空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在吉尔吉斯斯坦外交学院院长艾特穆尔扎耶夫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尊重各国主权,互利互惠、互联互通,将多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沿线国家享受到共同发展的红利。
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刚刚闭幕,世界聚焦中国。
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动型世界经济、包容型世界经济——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开出药方。
习近平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不断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性话语权,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欧晓理说。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一带一路”正是这一理念的深刻体现。
“'一带一路'倡议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这一愿景能否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同。只有与沿线各国发展目标相契合,才能真正为各国接受。”胡鞍钢说。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唯有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步推进,以东方智慧导引各国经济之泉深度交融,“一带一路”才能从愿景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