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双百行动”国企改革试点企业的陕西燃气集团下属公司——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2022年,在挑战中革弊求新,在科技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公司各项指标发展呈现提速、提质、提效的良好势头,实现了经营发展大跨越,为进一步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178.03万元,较上年同期12753.65万元增加14424.38万元,增长率为113.10%,完成目标考核值17100万元的158.94%;公司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25.41万元,较上年同期327.50万元增加1897.91万元,增长率为579.51%,完成目标考核值400万元的556.35%。
成绩的背后,承载着无尽的责任与担当;奋进突围的过往,记录了这一年新能源公司一次次逆境崛起的铿锵步伐……
一、快人一步,下好体系建设的“先手棋”
(一)建立科技实施方案,搭建联合技术平台。2022年,公司以科技为先导创新驱动,以“三比三提升”活动为契机,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制定优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集团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主营业务开发,加大重点项目和新技术的投入,通过科技+项目共频共振,共同实现企业做大做强。除此之外,依托技术委员会平台,加大了新能源公司系统各单位、各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协作,强化技术服务。积极依托专家工作站开展多能互补、综合管网以及多功能用户服务的智慧平台研究,促进企业升级发展。
(二)完善科技制度,激发创新热情。新能源公司建立了科技工作季度推进会议机制,完善了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有序推进科技创新项目进度;完善《科技奖励管理办法》,加强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热情;加强对公司科技项目和信息化的管控,规范科技项目实施流程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和《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技术研发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科研、试验项目的安全管理,强化宣传及培训工作,在科研工作中明确安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做到强化红线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三)组织科技培训,提升技术水平。新能源公司组织“芦竹制甲烷培训”、“光伏软件培训”、“项目投资经济性及财务后评价分析培训”、“生物质制甲烷技术方案技术交流”、“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交流”等相关技术培训、交流活动,为该公司“大品牌”和“大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二、矢志不移,下好自主创新的“关键棋”
(一)科技竞赛创造佳绩。2022年,新能源公司科技比赛硕果累累,其中《基于TRIZ的水蓄冷技术新应用》获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基于物联网流量调节阀的智能供热系统应用》等3个项目获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二等奖、三等奖;《一种燃气供能系统运行优化控制方法》获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二)多项技术实现突破。公司高效深层地热能利用系统项目,完成示范项目地热能利用技术方案的编制,推进项目按期投产落地;智慧供热分户控制系统项目,总结试点项目应用成果,并完成进一步推广试点应用;生物质水相重整催化制甲烷项目,选取合适的示范项目,开展项目相关设计工作;新型光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项目,开展轻质光伏支架技术、受力性能技术分析。完成新港公司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技术研究及方案设计,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天然气供热、供蒸汽项目节能减排优化研究和应用项目,完成新苑小区能源站项目技术方案,建设和试运行优化等工作;完成延橡能源站化学水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方案;氢燃料热电联产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开展基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电解水及氢能热电联产技术研究。
(三)加快推进项目降碳。新能源公司积极推进以天然气为基础的多能互补项目的研究和利用。目前,所属新港公司已完成港务区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综合利用+地热+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利用光伏发电驱动地热系统运行,向充电桩供电,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使能源站在非采暖季实现近零碳排放,同时可节约能源站生产调度楼70%左右运行费用,且具备先进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复制性,下步将在所属其他区域项目中推广应用;所属新航公司正在开展航天基地分布式能源站光伏项目的部署工作,并与西安航天基地第一净水厂洽谈污水源热泵合作,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光伏+污水源热泵”系统。同时,新能源公司2022年共申报国家专利13项,取得专利授权37项,公司依托专家企业工作站,完成"区域综合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研究项目1项,参编了国家标准《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设计导则》、地方建设标准《热力用预制直埋球墨铸铁管道应用技术规程》以及《移动式地热尾水回灌站技术规范》《中深层同心管井下换热技术规程》等7项地热技术地方标准,夯实了低碳产业拓展的技术基础。
(四)有序开展项目建设。公司依托先进的专业技术、过硬的品质及行业领先的品牌形象,有序推进各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把各个项目做成精品工程。西安国际港务区(生态区)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完成6.9公里供热管网施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分布式能源项目完成约2.2公里供热管网施工;陕西燃气产业研发与孵化基地分布式能源项目已确定主要设备供货单位;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已完成咸兴路南侧蒸汽管网建设用地征地,正在进行天然气直供专线工程碰口处建设用地征地工作。
三、坚持不懈,下好产业延伸的“长远棋”
(一)积极探索研究新兴产业。新能源公司成立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储能等8个产业研究小组,氢能课题与西安交大就生物质制甲烷、氢项目进行了深入合作,开展生物质制甲烷项目论证,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编制。地热能课题完成浅层地热系统的安装运行。储能课题完成供热管网及水箱储冷热技术方案论证,蓄冷已投入使用。智慧管网课题从提高系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完成航天区域供能智慧控制平台搭建,结合智能分户控制技术,实现分户智能控制。CCUS课题以跟踪行业技术进展和延长集团内部推广为方向,完成了政策收集、二氧化碳排放量调研、碳捕集方式研究、捕集+压缩成本分析等工作。太阳能课题完成光伏测算软件技经计算模块及项目建议书模块的编制和发布,正在申请软件著作权。信息化课题以实现新能源公司整体智慧化控制为目标,编制信息化实施方案,探索智慧运行管控技术路径,其中以信息化课题为基础的《基于物联网流量调节阀的智能供热系统应用》和《一种燃气供能系统运行优化控制方法》项目获得科技奖项。
(二)强把市场开发技术关。成功完成陕完成志丹综合能源项目﹑渭南华鑫钢铁项目等29个项目的技经测算、方案编制及其他技术支持;完成《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性测算软件》开发,进一步提升项目技术测算水平。夯实投资项目技术论证与技术引领,完成西安孵化基地项目、机场三期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经济性测算,完成《博业塑胶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2022年,公司实现供暖面积411.10万平米,较上年287.62万平米增加123.48万平米,增幅42.93%;实现蒸汽供应30.01万蒸吨,预计全年实现蒸汽供应32.77万蒸吨。各公司逐步加大智慧平台建设,通过智慧供热实现从热源生产到管网、换热站、用户终端的精准调控。
(三)技术提升经营效益。针对延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温度及压力不稳定问题,组织技术委员会、新兴公司、锅炉厂家召开专题研讨会,现场考察项目运行情况,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孵化基地初设方案,分析项目年运行能耗数据,结合商务合同供能价格,计算项目投运后的盈利情况,为项目后期运营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供了技术保障。区域综合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依托专家工作站开展多能互补、综合管网以及多功能用户服务的智慧平台研究。已完成屋顶光伏、充电桩、浅层地热系统的建设落地。燃气蒸汽锅炉设备高效运行技术项目,已完成对华特能源站项目运行数据的整理,通过分析烟风及给水系统,制订了改造方案。港务区智慧供热平台的经营管理指标分析系统、供能调度指挥系统、收费查询系统、室温监测等15个系统模块已搭建完成,通过手机APP实现跨平台运行的协同流程,中心可视化界面动态展示园区内能源站、换热站、管网、用户端等供能设施的运行情况。近年来,公司加强优化生产运行管理,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各公司生产能效管控目标,督促不断完善运行方案,实现水、电、气耗的有效管理,同时强化生产调度管控,确保各项目生产运行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
聚焦主业,产业创新。下一步,新能源公司全力进军新能源领域,用科技还原蓝天,用创新美化生活,推进节能减排量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必将成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